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供销先锋专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供销先锋 >> 干部人事 >> 先锋模范 >> 正文

总书记点赞的12位共产党员:李学生 两次冲上铁轨舍身救小孩

发布时间:2016-08-19 17:17:11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 ]

    新时期农民工好代表

    李学生(1969-2005),生前为浙江温州市鹿城金有利皮鞋厂保安,2005年2月20日,他在金温铁路隧道口,为抢救两名儿童献出年轻生命。团中央追授李学生“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11年前,36岁的河南务工青年李学生,在金温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为抢救两名在铁轨上玩耍的儿童,被火车撞飞牺牲。李学生牺牲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河南省委追认为他中共党员。李学生究竟是怎样一位平民英雄?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奔赴烈士牺牲地和家乡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了救第二个孩子,他奋不顾身地又冲了上去”

    今天的金温铁路温州市黄龙段马坑隧道口,当地政府已用水泥和铁丝网砌起了一座人行天桥。蜿蜒的铁路从天桥下穿过,距天桥不远处是一个铁路隧道口。这里是列车从杭州开往温州的必经之路。

    64岁的当地居民章付群对李学生奋勇救人一事仍记忆深刻。他指着桥下的铁路说,当年的这个隧道口没有人行天桥,人们便从铁轨上穿行过往。事发时,他正在铁路边的菜地里忙活。

    章付群讲述了11年前那壮烈的一幕:

    2005年2月20日下午5时左右,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和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正在隧道口铁轨上玩耍。随着一声刺耳的汽笛尖鸣,一辆火车从杭州往温州方向呼啸而来。铁轨上的两个小孩可能是给吓懵了,不知该往哪儿跑。危急时刻,路过此处的李学生飞身跃上铁轨,用右手抓住男孩,一把将他甩出铁轨,正当他试图返身去抓小女孩时,已经处于急刹状态的火车依然尖叫着冲过来,将他与小女孩撞飞。

    小男孩得救了,小女孩和舍己救人的李学生不幸遇难。这一幕,前后不过几秒钟,目睹壮举的路人被震惊了。

    《温州晚报》记者徐海龙是事发后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媒体记者。他说,他们当时找到的3位目击者,不同的视角共同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几秒钟。

    “他第一次救完那个小男孩之后,本来可以完全有机会逃离危险,但他为了救第二个孩子,奋不顾身地又冲了上去。”徐海龙介绍,从河南商丘来温州务工的李学生生前是温州鹿城金有利皮鞋厂的保安。

    “一个人离去的背影让一座城市泪流满面”

    转眼10多年过去了,长江日报记者在温州采访发现,无论是的士司机,还是普通市民,都记得李学生——人们对这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充满了敬意。一位姓赵的出租车司机感慨地说:“他是平民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温州人敬佩和纪念!”

    李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向全国传播。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他荣获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温州人民为李学生举行追悼会,人们用泪水和感动为这位外来务工者送行。2005年3月19日,在李学生牺牲近一个月后,民政部向李学生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中共河南省委追认李学生为中共党员。李学生的骨灰由家人护送回老家,安葬在商丘市烈士陵园。

    “一个人离去的背影让一座城市泪流满面。”当地媒体用这样的标题来表达哀思与敬意。当年4月,团中央追授李学生为“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李学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年11月,李学生被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著名作家叶文玲饱含激情,为这位“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撰写了颁奖词:瞬间的生死选择,天地惊鬼神泣!你腾跃的身姿,似彩虹华美,你舍身的义举,喷薄云天!

    “他是个好人,英雄不可能在瞬间塑造而成”

    曾对李学生生前事迹作过深入采访的徐海龙说,英雄不可能在瞬间塑造而成,他从一个个来自李学生老家及和他共过事的人那里,了解这位普通农民一步步成为时代英雄的轨迹。

    在鞋厂打工8年,李学生先后干过制鞋工人、保安,厂里的同事不管是谁提起他都是一句话:“的确是个好人!”在老家商丘乡下,在务工地温州,李学生不止一次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救人,抢救财物。他还带头为遭遇困境的同事捐款,牺牲休息时间悉心照顾生病的工友……他身上体现出的高贵品质和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成为他在危急关头奋身一跃,完成救人壮举的信念基石。  

    “如果没有那舍身救人、惊险而悲壮的一幕,也许他将永远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热心的民工,一个受老板信任、老乡敬重、与工友友善的好人,平凡而幸福地生活着。”徐海龙感慨。

    李学生牺牲时,在乡下由父亲李洪深照料的女儿李敏才10岁,妻子在女儿还未满周岁就过世了。李学生生前每个月都向家里寄生活费,家中经济来源断了,祖孙俩的生活陷入困境。温州市委、市政府将祖孙俩接到温州,在鹿城区松台街水心社区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廉租房,小李敏免费到邻近的水心二小就读。

    4月10日傍晚,在温州市水心社区一套30余平方米的廉租房内,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了74岁的李洪深老人。门框上挂着的“光荣之家”红牌格外醒目,红牌下方落款为鹿城区委、区政府。

    李洪深和孙女李敏已在这里住了11个年头,每个月只交57元房租。在这位纯朴的老父亲眼中,年少就失去母爱的李学生从小就很懂事,乐于助人,知道“疼”人。“外出打工,月月都往家里寄钱,还常给我买吃穿用品,托人捎回来。”老人言语不多,提起儿子生前对自己的好,禁不住老泪纵横。

    李学生牺牲后,短短数日,温州全城为爷孙俩捐款数十万元,除去为李学生料理后事费用,鹿城区慈善总会将剩下的20余万元开设专户进行管理,每月从中支出1700元供祖孙俩日常生活开支。社区为他们申请了低保,李敏还被纳入特困孤儿健康成长跟踪救助计划,每月能另外获得部分生活费和学杂费。

    李洪深的箱底珍藏着一张特殊的合影照片。照片正中,当时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面带微笑抱着一个小女孩,和参加“浙江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届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会”的代表合影。李洪深指着照片上的小女孩说:“这是我孙女李敏。”

    2005年11月,李洪深和李敏代表李学生参加了这次表彰会。合影时,李敏被安排在第二排中间位置,大家准备好正要拍的时候,习近平回头看到了小李敏,亲切地问她怎么在这儿。李敏说了爸爸的名字,习近平拉过李敏的手,将她抱起来。习近平鼓励小李敏要坚强,嘱咐她要好好学习、自立自强。

    在许多热心人和志愿者的关怀、照顾下,在温州念完小学、中学的李敏,现在已是义乌工商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她向记者表示:希望毕业后能回温州找工作。她说,温州是爸爸的第二故乡,也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她要像爸爸那样做个好人,回报社会。

    “叶落归根,等李敏成人自立后,我也该回河南了。”李洪深抚摸着儿子生前照片叫着李学生的小名:学生啊,咱家的小李敏如今出息了,你要是能亲眼看见孩子长大该多好啊!

    打工到温州要找李学生,包吃包住包找工

    商丘市南端与亳州相邻,有一个偏僻的乡镇包公庙,街口立有一尊包公石像。距此东北角约二公里有个叫中华楼村的村庄。这里就是李学生的家乡。4月12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这个偏僻的村庄采访。

    “他是个好人,蛮‘顾人’,村里好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44岁的宋云秀说,听到他为救人被火车撞死的噩耗,全村人都哭了。

    81岁的张前秀与李家是邻居,从小看到李学生长大,老人说:“学生从小就有副热心肠,看到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  

    从村民的口中,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李学生家有兄弟俩,李学生小学没读完,母亲就因病去世。他从此辍学在家,帮父亲干农活,拉扯年幼的弟弟。李学生很小就懂事,洗衣服、做饭、劈柴等这些家务活都是他一人做。

    妻子去世后,他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在北京干了一年后,又应聘到温州这家皮鞋厂打工。

    村民闫敬云说,当年在包公庙乡,流传着一句话:“打工到温州,要找李学生,包吃包住包找工。”中华楼村是一个贫穷的中原村庄,村里几乎一半人外出务工。李学生是村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他站稳脚跟后,陆陆续续带出去40多个村民到温州打工。

    他是村里外出务工者要求入党的第一人

    李学生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曾在中华楼村担任了22年党支部书记的63岁李学仙回忆,“李学生是村里外出务工者与我谈入党的第一人,他牺牲后,我向党组织提出建议,追认李学生为中共党员。”

    在李学仙眼中,李学生本分、忠厚,做事踏实,愿意帮人。他还清楚地记得,2002年的一天晚上,探亲回家的李学生找到他,向他提出入党要求。李学生向李学仙坦露心声:一直都有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入党是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梦想。但不知怎么写申请,也担心自己不够入党条件,一直没敢向党组织提出。现在越是在外地打工,生活越好过了,就越想要圆这个梦想。李学生对李学仙说:只有靠近党组织,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李学仙被李学生的执着打动了,给李学生找了一本《党章》,让他学习。李学生当时就认真翻看起来。“当时,我还鼓励他,只要努力,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并向他表示,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2009-2018 whco-op.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28-365365 版权所有.
地址: 武汉市天津路28号 联系电话: 027-82835807
Powered by w3zz.com 鄂ICP备16017544号